因人得名名满琼州

海南在线   2023-08-07 10:24:16

一个地方的得名,缘由有多种,在海南,就有不少地名直接用名人之名字来命名。名人的影响是深远的,而人物地名的背后,还蕴含着诸多人物故事。

庆龄村、仲恺村

革命精神,以“名”承载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文昌昌洒镇,有一个名叫“庆龄村”的村庄。村子的得名,正因临近宋庆龄祖居,后人便改村名为“庆龄村”。宋庆龄青年时期追随孙中山,投身革命,后与孙中山结为革命伴侣。相传,这一村庄在明代时期已经成村,先祖来自福建,后人为了纪念宋庆龄,故而改名。

文昌文城镇有一条文新路,庆龄妇幼保健院就在这条路上。2008年,为了纪念宋庆龄,人们将文新路一分为二,将庆龄妇幼保健院所在的路段改名为“庆龄路”。

仲恺村位于海口南渡江以东,是革命老村。“仲恺”所指,正是爱国志士、民主革命家廖仲恺。1925年8月20日,他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杀身亡。1926年,琼崖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冯白驹,来到海口市东郊“罗陈”和“橹梧”两村组建农民协会,当时恰逢廖仲恺诞辰49周年,冯白驹萌生出以“仲恺”命名这两个村庄农民协会的念头。农民协会成立时,命名为“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”。

1950年8月,后人为纪念廖仲恺,也为纪念民主革命时期冯白驹在这里领导工农革命活动,便将罗陈和橹梧两村统一命名为“仲恺村”,这一村名正式亮相且沿用至今。

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。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

东坡路、中山路

影响深远,“名”声籍甚

宋绍圣四年(1097年),已过花甲之年的苏东坡,接到了“琼州别驾,昌化军安置”的诰令,然后乘着一叶孤舟,漂洋过海渡过琼州海峡。对于苏东坡来说,被贬海南是一大打击,但对于海南人来说,苏东坡的到来是幸事。

清代戴肇辰在《琼台纪事录》中写道:“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,讲学明道,教化日兴,琼州人文之盛,实自公启之。”一代文豪苏东坡,对海南的影响可谓深远。近千年过去了,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,将他授课会友的“载酒堂”改名为“东坡书院”。在儋州那大镇,也有以他的号“东坡”来命名的道路——东坡路。

在很多城市都有“中山路”,海口也不例外,且海口的中山路,属国内命名较早的“中山路”之一。海口有两条“中山路”,分别位于龙华区和琼山区,一城之中为何有两条相同名字的道路?这或是因道路命名时琼山与海口是两个独立区划。

龙华中山路于清康熙元年(1662年)始建,是老海口重要的街道,这一条老街道多次改名,先有名“还海坊”,后改为“北门外路”,接着又改为“大街”。1924年,为纪念孙中山,正式更名为“中山路”,这一名字沿用至今。

琼山中山路,北半段原名“北帝街”,南半段原名“丁字街”,是府城的交通要道。1926年,府城改建老街道,为纪念孙中山先生,便将这一段不长的道路命名为“中山路”。

文庄路、忠介路

海南双璧,“名”垂清史

文庄路建于明代,称府前街,是古代琼州府衙、府学宫所在地,为明代时期府城最热闹的街道之一,因位于府署门前,而被称为“府前街”。到了清代,府衙改为道台衙,府前街也跟着改称“道前大街”。明代海南先贤、文渊阁大学士丘濬与这一条街有颇深的渊源,他所修建的“藏书石室”就在这一条道路的边上。1925年,府城扩建古道时,为纪念丘濬,人们以他的谥号“文庄”为名,将此街命名为“文庄路”。1967年,这一道路曾改名“新华路”,到1983年又复称“文庄路”。

海口秀英区有一条“丘浚路”,丘浚即丘濬,也是为了纪念这一位先贤而命名的道路。遗憾的是,目前以丘濬命名的故居、展馆、道路、雕像等,有些地方用“丘濬”,另一些地方又用“丘浚”,还不能做到统一。在古代,“濬”和“浚”通用,但在《大学衍义补》等诗文著述中,丘濬皆用“濬”字,而在诸多古籍志书中,所录用名字皆为“丘濬”。

府城忠介路,在清代时取名为“镇台前街”,得名原因与府前街相似,因为位于镇台署门前,故有此名。在古代,这一条街道为府城重要街道,人流密集,居民众多,是府城古今重要的商业街。

海瑞文化公园坐落于海口丘海大道旁。海南日报记者陈若龙摄

1926年,为纪念海瑞,在府城分段扩建道路时,人们以海瑞的谥号“忠介”命名了这一道路,名字沿用至今。海瑞生于琼山金花村,是明代著名清官,与丘濬一起被称为“海南双璧”。

海瑞字汝贤,号刚峰,在嘉靖二十八年(1549年)考中举人,初任福建南平教谕,后擢升为两京左右通政、右佥都御史等职。在海口,还有海瑞路、刚峰路、汝贤街等道路,分别以海瑞的名、字、号来命名。

在海口市中心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,原名“疏港大道”,后来改名为“丘海大道”。很多人并不知道“丘海”何意,“丘”即是丘濬,而“海”正是海瑞,且这条路边上有丘濬墓、海瑞墓,2001年,这一条道路正式改名为“丘海大道”,正是为了纪念丘濬和海瑞。

岳崧路、弘诲路

名士风流,后世铭记

自古定安多文人,这一种文化现象,如今映衬在道路命名当中。张岳崧出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,是定安高林村人。嘉庆十四年(1809年),张岳崧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,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。张岳崧出仕后初授翰林院编修,后官至从二品的湖北布政使。在定安县的定城镇和龙湖镇,各有一条以探花张岳崧命名的“岳崧路”。

与之相似的还有弘诲路。王弘诲是定安龙梅村人,嘉靖四十四年(公元1565年)登进士榜,曾任南京礼部尚书。王弘诲一生心系家乡,其中的一大贡献,是“奏考回琼”。明万历四年(1576年),王弘诲递交《奏改海南兵备道兼提学疏》,如实陈述海南学生渡海赴考的艰苦,请求皇帝在海南设提学道,学子可在本地应考。王弘诲的奏疏得到批准,海南学子在家乡应考的夙愿终成现实。1999年,定安县城定城镇新建一条“弘诲路”,此路正是用王弘诲之名来命名的。

定安还有一条名为“映斗路”的街道。王映斗为定城镇春内村人,清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进士,曾任太仆寺卿、大理寺卿,回乡后纂《定安县志》。2016年,定城镇新建了一条道路,为纪念王映斗,此路被命名为“映斗路”。

村庄本无姓,道路亦无名,人类赋予村庄与道路独有的名称,它们便有了特别的含义。人物地名,名称直白简单,但也有深远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。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