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午11点前完成采摘,注意不能擦伤竹荪,保持菇体干净,不要弄坏菌裙
“上午11点前完成采摘,注意不能擦伤竹荪,保持菇体干净,不要弄坏菌裙。”近日,走进织金县桂果镇绮陌居委会竹荪大棚种植基地,李启华叮嘱务工群众。
李启华,高级农艺师,毕节市织金县农业农村局工作员,贵州金荪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,曾被选派为省、市、县级科技特派员,现为毕节市级科技特派员代表,织金食用菌(竹荪)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、临时党支部书记。
李启华观察竹荪长势
【资料图】
深入一线,服务产业发展
“聊到织金县的竹荪产业发展,就绕不开李启华,他太有‘发言权’。”织金县桂果镇党委书记陈光海说。
2023年,李启华再次作为毕节市科技特派员,继续参与服务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,负责服务指导织金县桂果镇、实兴乡、后寨乡产业发展。
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”到岗后,李启华迅速展开调研,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。通过不断实地考察,并与当地干部、农户深入交流,掌握辖区自然环境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后,积极协调争取支持,组织指导当地公司(合作社)开展织金竹荪高产立体栽培、大棚设施栽培、林下栽培、传统大棚栽培、反季节栽培等,帮助发展产业、助农增收。
2023年以来,截至目前,指导完成林下种植竹荪1000余亩,完成大棚竹荪种植500余亩;解决土壤消毒杀菌技术30次,竹荪病虫害防治技术15次,竹荪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25次;累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场1000余人。
同时,打破自己所服务地域局限,组织领域专家赴赫章县、威宁县、纳雍县、黔西市指导食用菌种植,交流栽培管理技术。应邀赴云南、海南、吉林等进行竹荪种植专题培训。
李启华应邀赴云南开展专题培训
潜心研究,推动农技创新
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,长期致力于农业产业发展技术研究,助力推广了一代又一代优良品种,研发了一门又一门新的种植技术。30多年来,有15年度因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共产党员。
如今,李启华成了小有名气的农业技术“土专家”,特别是在竹荪种植方面。
近年来,李启华先后担任并组织蔬菜优质高效示范工程、夏秋反季节蔬菜高产高效综合技术、竹荪高产技术栽培等12项省、市实施的科技示范项目建设。科研技术成果获农业农村部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2项、省农业丰收一等奖4项、省农业丰收二等奖3项。在省级以上农业刊物发表专业技术论文4篇,编制的织金竹荪《贵州省地方标准》上升为国家标准。组织申报各类名、特、优农产品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定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5个,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张(织金竹荪)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(织金竹荪)。
2017年11月,将“织金竹荪”申报入选《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》。
2018年10月,将“织金竹荪”申报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。
2020年9月,申报的“织金竹荪”进入中国与欧盟正式签署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》。
2022年12月,参与申报“一种红托竹荪株黔PR20及其运用”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。
2023年7月,组织申报的2个专利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。
李启华参与项目获国家专利
成果转化,助力高质量发展
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让成果能惠及更多的农户,帮助大家在栽培技术上实现普遍提升。”李启华认为,一名科技特派员不能局限于种植技术上的指导与培训,还要在良种选育、栽培技术上展开创新示范与推广。
自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,李启华在专注于科研工作的同时,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,参与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“织金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集成示范”;参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“红托竹荪良种筛选及试验示范”。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“红托竹荪设施化高效栽培示范与推广”“红托竹荪栽培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”等项目,助力一批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李启华主持实施的“智能菇房错季栽培竹荪示范项目”,已通过省级竹荪测产专家团考察和测产验收,该技术推广可带动竹荪种植实现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。
李启华是毕节市选派科技特派员的一个缩影。目前,毕节有4000余名科技特派员,通过“一县一团、一业一组”的方式建立9个服务团、55支产业技术服务组,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,深入毕节市9个县(市、区)259个乡(镇、街道),扎根基层、服务农业,一道撑起了农业“智”富梦,为助力产业腾飞、服务乡村振兴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“科技特派员要做个有心人,下沉到田间地头和产业基地,当好政策的宣传队、农业科技的传播者、科技创新创业和乡村致富的领头羊。”谈到今后的工作方向,李启华说,“将聚焦主责主业,把所掌握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广阔的农业天地中去,切实把论文写在田野里,为科技引领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,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。”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章龙 吴昌辉
编辑 杨锦焘
二审 谢朝政
三审 李文勇